珠寶藝作 閃耀2018歐洲藝博會

三月,不僅是揮別隆冬迎來春意的季節,對畫廊、收藏家、古董商、藝術愛好者而言,更是個令他們磨刀霍霍、熱血沸騰的月份,因為有著「歐洲最大藝博會」美稱的歐洲藝術博覽會(The European Fine Arts Fair,簡稱TEFAF),就於每年三月在荷蘭南端的小城馬斯垂克(Maastricht)登場。馬斯垂克坐落荷蘭最南端,西鄰比利時、東接德國,古時因佔據重要的軍事戰略地位,引來歐洲強國覬覦,法國、西班牙等國皆曾攻佔,政治紛紛擾擾直到1839年後才正式收歸荷蘭所有,因此馬城被認為是最「不像荷蘭」的一個城市,但又迷漫著歐洲中古時期浪漫氛圍,薈萃歐洲精華於一身。而在此精華之地舉行的TEFAF,創辦於1988年,每年共舉辦三回藝博會,於馬斯垂克則是首場,會上收納的藝品來自全球20多國、逾250間頂尖藝廊,展出的作品橫跨7,000年的歷史,包括古董、畫作、珠寶、設計等,每年吸引超過七萬多名人士與會;除此之外,TEFAF的地位卓絕也源自其嚴格的審查制度,大會委任175位國際專家針對展品的品質與真偽進行評測、並對參與的廠商同樣嚴格把關,如此避免買家購入膺品,以及確保展覽與藝術品的水準,成為「高規格」層級的藝博會。

而2018年的歐洲藝博會於3月10日至18日開展,就珠寶首飾類方面表現相當精彩,有來自當代藝術家設計的作品、也有於歷史洪流中輾轉流傳而來的;每件作品是珠寶、更是藝術品,並帶著一段屬於自己的故事。


▲倫敦著名珠寶商Hancocks London的參展作品,約完成於1925年裝飾藝術(Art Deco)時期,曾為英國著名米特福姊妹(Mitford Sisters)中的么妹德文郡公爵夫人Deborah所有;下緣三排式造型,鑲嵌長方階梯式切割(baguette-cut)及圓形明亮式切割(round-brilliant cut)的鉑金鑽石項鍊,總重約28克拉,尺寸大小適中,典雅雋永的設計超脫時代潮流。(圖片來源:擷取自Hancocks London官網,from official website of Hancocks London


▲創立於1893年,走過125年的歲月的德國珠寶品牌Hemmerle,原是專為皇家製作勛章的金匠,而後往珠寶工藝發展。Hemmerle的作品原創性極高,這件類似圓餅乾造型的玉鑲鑽耳環令人莞爾,如同第四代經營者Christian Hemmerle所言,在珠寶作品中融入幽默的元素,是件很棒的事,因為帶種令人會心一笑的欣喜感。(圖片來源:IG/@tefaf_art_fair


▲享譽國際的華裔珠寶設計師Wallace Chan(陳世英),在1987年獨創「世英切割」(Wallace cut)寶石切割法,曾多次獲邀參與包括巴黎古董雙年展等國際展覽,於歐洲藝博會更是從2016年起就能見其身影,作品獲國際肯定可見一斑。精緻的工藝作品內含東方的禪意,及對光影的演繹,細膩的程度彷彿為作品注入生命力。(圖片來源:IG/@tefaf_art_fair



▲Marchak 有「基輔卡地亞」(Cartier of Kiev)美稱,以裝飾藝術風格見長。此件三排式的綠松石項鍊,中間綴以青金岩(lapis lazuli)小珠串連,並作收於下擺橢圓形的青金岩寶石,內鏤刻成花形圖騰。這件約完成於1930年的作品,藍綠色調的創作散發一股穩重寧靜的氣息。(圖片來源:IG/@tefaf_art_fair


▲超現實主義藝術家Salvador Dalí的珠寶創作。以與夢境結合,充滿奇思異想的畫作意象深植人心的Dalí,於珠寶創作方面較少被提及,但Dalí珠寶設計之獨特性,此件雙手捧鑽的18K金戒,手指紋路的刻劃栩栩如生,加上圓凸面形的紅寶石指甲,看過一眼同樣令人印象深刻。(圖片來源:IG/@tefaf_art_fai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