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年我們看到勞力士發表新作,往往會先入為主地認為那是品牌在當年從無到有創作的成品,然而要製作一款錶出來可沒這麼容易,在勞力士旗下的設計部門共集結了數十位的原型製作製錶師,通常在一款錶正式上市的數年前,他們就已經初步開發好手錶的原型,期間經過不斷微調、修改,確認產品達到理想狀態後才會推出市面,一般來說那也是幾年後的事了。
不過凡事總有例外,據說在近年,品牌曾為了一個特殊需求的項目,在很短的時間內就做出了手錶原型,接著還在名留歷史的重要事件中派上用場,展現出令人驚豔的產品研發水準。
▲勞力士旗下的手錶設計部門共有數十位原型製作製錶師,他們都有從無到有製作出手錶的能力。
手錶製作原型的第一階段便是要將設計從概念化為實體,勞力士在製作原型手錶時通常會同時打造出二至三個原型,多做幾個原型的目的是可以互相比較以找出更貼近設計概念需求的樣式,並能夠從中微調至合乎品牌標準的作品。
▲製作原型時對錶殼的加工。
有了設計原型之後,勞力士就會用這些原型製成模板,接下來就可以順利量產出手錶,朝上市邁進一步。品牌不會一次只專注研發一件產品,同時間內可能有許多開發計畫都在同步進行,據稱它們的設計部門團隊一年會製作多達500個錶殼、300條錶帶和將近900個面盤,這些都是會在不同階段過程中經過篩選和測試,以找出符合設計也能實際量產的組合。
▲製錶師使用傳統機具對錶殼進行細部修改。
原型製作製錶師在工作過程中,部門擁有一且打造手錶所需要的工具,包括電腦數控(CNC)加工、放電加工、精密雷射焊接、銑削、拋光等最新的自動化機器,同時也有傳統的人手控制車床,所以由他們製作出的原型手錶幾乎可以和未來數年後正式上市的產品達到近乎一致的效果,要說這個部門與製作部門最大的差別,或許就在於他們並沒有那種可以大規模生產的設備,所以做出的原型錶數量都相對有限。
▲設計部門擁有製作手錶所需的先進設備,不過他們欠缺大型量產設備,因為在研發階段不需產出大量的產品。
勞力士的設計部門通常會提前數年開始製作一款手錶,他們一般會先從製作某個專利的新部件起頭,或者先導入一些新研發的科技和技術,他們能夠做出新工具,或者修改某種標準機器,用以製作新零件或新的表面處理效果,所以這些原型製作製錶師各個經驗豐富不在話下,他們的製錶功力也偏向全能型,可以從無到有創作出一款手錶。
▲通常設計完成的原型與數年後的量產成品差別相當細微。
以近年勞力士逐步替自家手錶換上的32系機芯為例,像是Day-Date搭載的3255機芯,在手錶正式上市的十年前,這款擒縱系統的第一批原型就已經製作完成,期間經過不斷的修改,直到2015年才終於發表。從這個例子中可以看出勞力士手錶從原型到正式市售有很長一段路要走,甚至光在製作原型階段就需要耗費很長一段時間,不過回到文章頭提到的,品牌旗下有款原型錶卻不是循著這樣模式慢慢魔出來。
▲Deepsea Challenge特製版當年曾隨詹姆士柯麥隆潛至海面下一萬多公尺,這款手錶勞力士當初製作竟不到一個月時間就已經搞定,研發實力讓人咋舌。
那就是大導演詹姆士柯麥隆(James Cameron)在2012年進行深海挑戰任務時所戴去一塊進行冒險的 Deepsea Challenge手錶,當時詹姆士柯麥隆成功創下搭乘單人潛水器到達挑戰者深淵(海平面下10,898米,為目前地球已知最深處)的紀錄,而手上的Deepsea Challenge則是證明了手錶可以被戴到水下這麼高壓的地方還能安然無事的好品質。這款Deepsea Challenge雖然沒有市售,但是勞力士當初在製作給柯麥隆時可是超神速完成,據品牌表示,這款手錶從零開始到製作成特製款給柯麥隆的時間不到一個月就完成,而且手錶做完數個禮拜後就被柯麥隆戴去挑戰者深淵,雖然這不是勞力士研發手錶的標準流程,但卻也顯露出他們就算在時間壓力下,還是能做出品質經得起考驗的成品,而後來品牌則是2014年於海使系列中新增Deepsea “D-Blue”這個款式來紀念柯麥隆完成的創舉,算算時間也已經過了2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