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LANGE & SÖHNE朗格是德國製錶產業的代名詞,他們發跡的格拉蘇蒂小鎮對於德國製錶業的重要性就猶如日內瓦之於瑞士,不過如果把時間倒推回30多年前,其實還滿難想像接下來朗格復興之路以及德國製錶產業的蓬勃發展,而朗格和德國製錶產業可以從東西德統一、柏林圍牆倒下後的一片蕭條環境中重新奮起,包括朗格第四代Walter Lange與Günter Blümlein這位知名企業家絕對是功不可沒的兩大功臣。
外媒Hodinkee在研究Walter Lange生前出版回憶錄《The Revival Of Time》(時間的復興)後,從中整理了他們認為有關朗格在1990年代回歸錶壇8個重要的事實,也就是在這些事件的交互作用下,讓朗格得以立足現代錶壇,找回他們在19世紀到20世紀初的榮光,以下就來了解這些有關當年朗格復興的重要關鍵要素。
▲Walter Lange(左)與Günter Blümlein(右)是朗格在東西德統一後可以重新立足於現代錶壇的兩大功臣。
1. 1990年時,整個格拉蘇蒂地區製錶業的員工數約有2,500人
東德時期,格拉蘇蒂地區雖然還是擁有製錶業的設備和人才,但是原本在兩德分裂前位於東德範圍內各自獨立的鐘錶品牌於1951年時都被整併為VEB Glashütter Uhrenbetriebe (GUB)這間國營機構,然後到了1970年代中期,GUB大力減少生產機械錶,並將重心轉往製作石英錶。在《時間的復興》中,Walter Lange提到,1990年時整個GUB約有2,500名員工,以西方國家鐘錶品牌的生產力水準衡量,這樣的規模不太有競爭力且專注製作石英錶的模式也很難在市場上掙得一席之地。
2. 東西德統一的前幾年,朗格是格拉蘇蒂地區經濟的主要投資者
朗格雖然在東德統治時期失去了自己的招牌,但是他們對於德國製錶業的影響力並沒有跟著消失,當地的許多居民提起朗格還是津津樂道過去他們名聞遐邇的製錶成就。當柏林圍牆倒下後,以Walter Lange和Günter Blümlein為首的核心團隊一方面接受來自德國曼內斯曼(Mannesmann)集團的金援,同時也積極著手復興朗格的製錶事業,期間德國製錶學者Reinhard Meis受邀幫助品牌設計新手錶以符合當時市場的需求,也因為朗格積極奮起,為振興格拉蘇蒂地區當地的經濟挹注一劑強心針。
▲朗格於1994年10月24日發表回歸錶壇的第一批作品。
3. 現代朗格在推出第一款手錶後的隔天便發布了第一個廣告
重新籌組品牌後經過四年的努力,朗格在1994年10月24日正式發表他們復出後所發表的第一批手錶作品,包括Lange 1、Saxonia、Arkade和 Tourbillon "Pour le Mérite"等四款款,憑藉濃厚獨特的德式風格、嚴謹細緻的做工與優異品質,再次擦亮其百年大廠的金字招牌。隔天朗格就在德國日報刊登了他們回歸現代錶壇後的第一則彩色廣告,當時的廣告文案現在看起來充滿著自信和前瞻性,內文提到:「德國東部的經濟產生劇變:A. LANGE & SÖHNE回來了——德國製錶傳奇宣告回歸。」
4. Günter Blümlein剛開始復興朗格時曾試圖與GUB合作
了解德國製錶工藝的好的人不只是格拉蘇蒂地區當地區民,其實全球錶廠也都知道德國工藝不容小覷,當東西德統一後,一群瑞士錶廠的高層便開始陸續前往格拉蘇蒂小鎮(包括還未併入歷峰集團的LMH集團,此集團當時握有IWC和積家等知名品牌,其領導人正是Günter Blümlein),1989年時Günter Blümlein和LMH集團母集團VDO董事會主席Albert Keck一同前往德國與GUB洽談有無合作可能,結果後來雙方無疾而終,因為GUB還是有許多東德時期的包袱難以在短時間內甩開,且他們希望可以有自己的主導權,而非成為其他西方國家製錶業的附庸。
▲朗格在IWC團隊的協助下得以熟悉現代製錶科技,結合他們傳統的製錶經驗與知識,最終打造出包括Lange 1在內的重要手錶作品。
5. 雖然Walter Lange是朗格復興重要的精神支柱,但如果沒有IWC團隊幫忙,也許朗格就不會是現在的樣子
Walter Lange是品牌創辦人的第四代傳人沒錯,但是在重建朗格的過程中,他自己因為國家政治因素而能出力的地方有限,因此當時其實是IWC團隊在背後大力支持才有機會讓朗格重回舞台。一開始IWC的行銷主管Hannes Pantli認為朗格是足以代表格拉蘇蒂地區乃至德國製錶業的存在,所以他希望在能在柏林圍牆倒下後幫助這個史上留名的品牌回歸錶壇,所以他們才去找Walter Lange討論復興朗格的計畫,後來透過IWC 產品研發部門主管Jürgen King的牽線,Walter Lange才與Günther Blümlein展開了對話,接著才開啟後續朗格回歸的契機。
6. GUB主動放棄朗格的註冊商標與專利,讓Walter Lange和Günther Blümlein得以推動品牌重建
要重建朗格的第一步就是要和GUB協商,因為朗格的招牌那時還是歸屬於GUB,結果Günther Blümlein在找上了與品牌擁有深厚淵源的Walter Lange的合作下,這次終於打動GUB,說服他們放棄與朗格相關的商標與專利權,這才讓朗格回歸錶壇露出曙光。
7. 1991年起,格拉蘇蒂製錶業的新進員工會被派去瑞士沙夫豪森接受培訓
雖然朗格原本就善於製作鐘錶,但因為1951~1990年代之間嚴重和現代製錶科技脫節,使得他們必需要重新學習跟得上現代的技術,這才能協助品牌打造出符合Walter Lange和Günther Blümlein心裡期待的高級手錶作品。當時格拉蘇蒂製錶業的製錶師會被送去瑞士沙夫豪森的IWC錶廠學習操作現代化的電子機器,這有助於朗格結合傳統與現代的知識與科技,創作出能夠迎合當時市場需求的高級手錶。
8. 朗格剛復出錶壇當時,曾有一些資深收藏家認為朗格生產的機芯已經不合時宜
朗格剛準備重建回歸時,曾有記者訪問Günther Blümlein時提到有些收藏家認為朗格生產的機芯已經是半世紀前的水準,包括3/4夾板設計和維修不易的鵝頸式微調機制等,這些都是屬於舊時代的產物,搬到現在使用可能會有跟不上市場需求的疑慮。對此Günther Blümlein是這麼回應的,他表示堅持撒克遜傳統製錶工藝是品牌復興的初衷,有些東西乍看會有點老派,但是它們蘊含的美感和實用性都不會輕易被時代淘汰。從當時Günther Blümlein的回答中可以發現朗格之所以可以逐步發展成今日的規模,某些原因也和他們當初堅守自己的路線、不隨波逐流有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