操控的快乐元素 BMW M2试驾

文/编辑部

眼前的M2是2017年引进台湾市场的小改款车型,就外观而言,最大话题仍然是俗称爆龟的车体,这是M2不可以缺席的必要元素,是遗传自E30 M3的光荣血统。我在十几年前体验过E30 M3,从此之后就再也无缘,今日的M2不能说是一滴不漏完全承袭那种感觉,毕竟,两者之间科技程度的差别甚大,若要论及让人过足癮头的能力,M2却颇有当年E30 M3的味道。当然,E30 M3是属于别人的经典老车,我不敢用力驾驭,这部M2却可以。现在是2018年,以339万换来后驱飘移乐趣,是值得的。


▲BMW M2颇有当年E30 M3的味道,2018年以339万换来后驱飘移乐趣,是值得的

重拾当时的精湛滋味

20年前,一部马力两、三百匹的跑车就能让人开心至极。1980~1990年代的造车科技不如现在精良,却反而更能呈现痛快精湛的移动感受,其中以M3最具代表性。M3是普世皆知的高性能后驱跑车,第一代E30 M3依照FIA赛事规则而生,以市售房车E30为基础,BMW M GmbH导入高性能四喉直喷S14引擎,佐以精心调校的底盘,还有让人津津乐道的肌肉线条,造就出经典M3。其中,外张的前后左右叶子板俗称爆龟,是无可替代的1980年代斯巴达元素,一如浑身是劲的拳击手,E30 M3以赛事基因带领世人进入速度殿堂。

若说销售,下一世代的E36 M3比E30 M3更成功,让BMW M成为1990年代热血男儿的不二选择,即使不是M3,也要在车上贴着M徽饰,一嚐快意。儘管E46 M3销售数量激增,许多老车迷却反而更怀念初代E30 M3。这是因为M3是以3 Series为基础而生的高性能车型,3 Series的架构底子如何,M3大致上就是如何。

太平盛世,人类平均体重与身高不断提升,对于汽车的空间需求也水涨船高,再加上人人都希望生活越安全越好,于是导致车辆尺码越来越大,同时导入更复杂的电子系统,车体重量一发不可收拾。竞技场合提倡的轻量化理论,在市售车领域完全背道而驰。所以,当BMW推出第一代1 Series的时候,许多行家就嗅出当年E30的味道。果然,精干的车体、纯后驱设定、3.0升直六涡轮增压汽油引擎、清一色六速手排变速箱,上一世代1M Coupe勾起了纯粹的M3味。再加上限量策略,让1M Coupe中古行情高居不下。

接下来就是眼前的M2(F87)。一如过往的M3,简化的车名让M2更易于流传,之所以BMW实施全新命名策略,目的就是要为复杂的车系进行细分。新世代2 Series就是双门车型,不再需要在1 Series之后再加个Coupe。若先从观望车身侧面,M2设计手法并不复杂,只是在前叶子板嵌上M2铭牌,车尾装上小型尾翼。不过,当镜头转入正面,不凡声势立即逼近,在大块肌肉轮弧带领之下,M款空气力学套件、M款后下分流器、四出不锈钢排气尾管,显得虎虎生风。

▲前保险桿一併加大进气面积,进而提升与散热面积功效

▲尾灯内部灯组造型与排列亦有修改,加宽轮距、下分流器与左右四出排气尾管,气势惊人

▲前叶子板镶上M2字样徽饰,往外扩张的暴龟轮拱等外观特徵,让人一眼就能轻易辨识

高感度战斗座舱

引进台湾的M2原厂标配主动式转向头灯,因此头灯内部的日行灯光条从圆形改为六角形。尾灯内部灯组排列与造型也不一样,整体视觉炯炯有神。同时,这四颗轻量化M款19吋铝圈亦有高度视觉张力,轮胎规格为前245/35R19、后265/35R19,採用的MICHELIN Pilot Super Sport轮胎是鼎鼎大名的高性能跑胎。内藏蓝色专属卡钳,搭配大直径钻孔通风碟盘,光是制动系统,就能看出M2性能不凡。

打开车门,大量碳纤维饰板与黑色钢琴烤漆饰板,搭配M Car註册商标之一的黑色顶篷,虽然M2被称为Baby M,阐述动感的能力一点也不含糊。握着三辐式多功能方向盘,指腹触摸着内侧的红蓝双色缝线;运动型座椅採用BMW高端车型惯用的Dakota真皮材质,佐以蓝色车缝线,椅背上方印有M字样压纹,年轻、热血,却又质感横生,这感觉,笔墨难以形容!

一如运动腕表,正前方的双圆仪表显示功效直接、清晰,右边是7000rpm转速表,左边时速表底竟然高达300km/h!至于档位、油量、动能回收、里程等资讯集中为液晶显示,面积不大,却够清楚。在中控台,8.8吋触控萤幕以及6.0 iDrive系统皆为升级版本,整体操作也比上代更优化一些。这张8.8吋触控萤幕配置了BMW ConnectedDrive互联驾驶功能,点进去,就能获得天气、新闻、RTTI路况等资讯,也可以整合手机应用程式,进一步扩充数位功能。右手拨弄M-DCT七速双离合器自手排的排档桿,短捷的造型,手感甚好。下方的iDrive旋钮还融合了手写功能,输入时,确实能省去繁琐的拼音过程,但若要在行驶时输入大量文字,还是建议你停下车来慢慢处理,安全至上。再往下看,手煞车拉桿居然没有被取消!熟悉驾驶技巧的朋友就知道我在开心什麼,当需要锁住后轮,做出甩尾动作时,就会显得手拉桿是多麼重要。在电子手煞车普及的时代,M2仍维持这项传统设计,算是难得。

▲驾舱以黑灰皮革与塑料编排而成,搭配碳纤维与黑色钢琴烤漆饰板,性能指数逼人

▲这套双离合器自手排变速箱排档头手感相当扎实。一旁为驾驶模式按键,后下方为iDrive旋钮

▲8.8吋触控萤幕搭配iDrive 6.0,并配置BMW互联驾驶功能,可切换显示即刻马力与扭力的性能仪表

▲这组方向盘手感上乘,内侧搭配象徵M GmbH的红蓝色缝线,下方镶上M字厂徽,教人爱不释手

轻易做出甩尾动作 乐趣横生

动力方面,小改款M2延用代号N55B30TO的3.0升直六涡轮增压汽油引擎,这具炉火纯青的BMW内燃机再经过M GmbH工程师的细心调校,强化引擎内部机件与冷却系统,能在6500rpm输出370匹最大马力,1400~5560rpm缴出47.4kg.m最大扭力,这是一般状态,若进入Over Boost超增压模式,最大扭力就变成了51kg.m/1450~4750rpm。引进台湾的M2搭载M-DCT 7速双离合器自手排变速箱,4.3秒完成0~10km/h加速,极速250km/h,这当然是电子限速,要不然,时速表底没必要划入300。

位于排档座左上的驾驶模式按键,你可以见到Comfort、Sport、Sport+、DSC Off等模式,有把握的话,就直接跳过Comfort切入Sport,此时,动力与变速箱逻辑会变快,排气管内部阀门开启,採深油门,高亢雄厚的排气声浪立刻振奋人心。胆大心细者,不妨在入出弯时拉高转速,狠狠踩下油门,两颗后轮立刻转得比前轮快,当然,你不要忘记要反打方向盘,这才能完成飘移出弯。M2马力不算大,却可以极具效率地肆虐后轮,这套机械式悬吊的阻尼设定相当于改装等级,时时刻刻提醒你「正在战斗」。

▲小车身、短轴距,搭配3.0升涡轮动力,悬吊与差速器设定皆属强韧,动态反应十分直接

▲引擎的51kgm最大扭力分布在1400rpm~5560rpm之间,动力随传随到,非常过癮

▲M款19吋铝圈搭配MICHELIN Pilot Super Sport轮胎,前煞车配置为对向四活塞卡钳及380mm浮动碟盘


■BMW M2主要诸元资料
引擎型式:直六涡轮增压汽油引擎
排气量:2979c.c.
最大马力:370hp/6500rpm
最大扭力:51kg.m/1400~5560rpm
变速箱型式:7ST
制动系统:前后碟煞
车身尺寸:4468×184x1410mm
轴距:2693mm
车重:1520kg
轮胎尺寸:前245/35R19 后265/35R19
0~100km/h:4.3秒
极速:250km/h(电子限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