訂婚讚戒的故事

深情的男子單膝下跪在心愛的女孩面前,獻上一枚象徵真心的求婚戒指,期盼獲得對方的點頭允諾,攜手相伴一生。有沒有想過,僅管時代快速變遷,但這幕浪漫的求婚場景,始終歷久不衰深植每個人的腦海,只差於現實生活中或許形式略有不同,但不變的是手上那枚充滿著真情實意的戒指,因此究竟訂婚戒的由來為何呢?

人類學家研究發現,婚戒的傳統最早可源自羅馬時期,當時的婦女就會戴上丈夫所贈、鑲上小把鑰匙的戒指,表示丈夫對妻子的擁有權,而據文獻的最早記載,1477年奧地利大公Archduke Maximillian of Austria送未婚妻法國勃艮地公主Mary of Burgundy的鑽石戒指,是歷史上第一枚代表婚約的訂婚戒,此番浪漫行徑迅速在歐洲貴族圈掀起鑽戒浪潮。


▲圖片來源:Instagram/bulgariofficial

及維多利亞時期,訂婚戒轉向華貴風格,不僅以鑽石搭配貴重金屬,外觀還常製成花形,並在戒環上雕刻下表達愛意的話語,這類的戒指也稱作「posey rings」,posey一詞源自法語“poésie”,意指詩句。而古習今隨,刻字於現代也是很常見的行為,很多情侶、夫妻會選擇在對戒刻上具代表意義的日期、或對方的名字等,讓彼此的心意伴隨指間,在生活中時刻想起。至愛德華時代(Edwardian era)時興花絲工藝(filigree)戒指,所謂的花絲工藝又稱細金工藝,主以金銀為原料,進行拉絲再加上其它鑲嵌等技藝,製程繁複手工細膩,是門精緻的工藝技術。


▲圖片來源:Instagram/debeersofficial

到了二十世紀中葉,「鑽石恆久遠,一顆永流傳。」("A Diamond is Forever.”),珠寶品牌De Beers以一句經典的廣告語推波了鑽石在人們心目中的地位,鑽石的銷量一飛沖天;因為鑽石的耐久性象徵婚姻的天長地久、純淨與透亮則代表永誌忠貞的情意,兩個相愛的人要共結連理似乎少不了鑽石的襯托。此外,鑽石切工樣式多元,不同的鑽形皆有不同的意義,但就訂婚鑽戒而言,由58個刻面(facet)組成的「圓形明亮式切割」(round brilliant cut),意喻圓滿,仍是最受歡迎的樣式。

▲圖片來源:Instagram/cartie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