操控的快樂元素 BMW M2試駕

文/編輯部

眼前的M2是2017年引進台灣市場的小改款車型,就外觀而言,最大話題仍然是俗稱爆龜的車體,這是M2不可以缺席的必要元素,是遺傳自E30 M3的光榮血統。我在十幾年前體驗過E30 M3,從此之後就再也無緣,今日的M2不能說是一滴不漏完全承襲那種感覺,畢竟,兩者之間科技程度的差別甚大,若要論及讓人過足癮頭的能力,M2卻頗有當年E30 M3的味道。當然,E30 M3是屬於別人的經典老車,我不敢用力駕馭,這部M2卻可以。現在是2018年,以339萬換來後驅飄移樂趣,是值得的。


▲BMW M2頗有當年E30 M3的味道,2018年以339萬換來後驅飄移樂趣,是值得的

重拾當時的精湛滋味

20年前,一部馬力兩、三百匹的跑車就能讓人開心至極。1980~1990年代的造車科技不如現在精良,卻反而更能呈現痛快精湛的移動感受,其中以M3最具代表性。M3是普世皆知的高性能後驅跑車,第一代E30 M3依照FIA賽事規則而生,以市售房車E30為基礎,BMW M GmbH導入高性能四喉直噴S14引擎,佐以精心調校的底盤,還有讓人津津樂道的肌肉線條,造就出經典M3。其中,外張的前後左右葉子板俗稱爆龜,是無可替代的1980年代斯巴達元素,一如渾身是勁的拳擊手,E30 M3以賽事基因帶領世人進入速度殿堂。

若說銷售,下一世代的E36 M3比E30 M3更成功,讓BMW M成為1990年代熱血男兒的不二選擇,即使不是M3,也要在車上貼著M徽飾,一嚐快意。儘管E46 M3銷售數量激增,許多老車迷卻反而更懷念初代E30 M3。這是因為M3是以3 Series為基礎而生的高性能車型,3 Series的架構底子如何,M3大致上就是如何。

太平盛世,人類平均體重與身高不斷提升,對於汽車的空間需求也水漲船高,再加上人人都希望生活越安全越好,於是導致車輛尺碼越來越大,同時導入更複雜的電子系統,車體重量一發不可收拾。競技場合提倡的輕量化理論,在市售車領域完全背道而馳。所以,當BMW推出第一代1 Series的時候,許多行家就嗅出當年E30的味道。果然,精幹的車體、純後驅設定、3.0升直六渦輪增壓汽油引擎、清一色六速手排變速箱,上一世代1M Coupe勾起了純粹的M3味。再加上限量策略,讓1M Coupe中古行情高居不下。

接下來就是眼前的M2(F87)。一如過往的M3,簡化的車名讓M2更易於流傳,之所以BMW實施全新命名策略,目的就是要為複雜的車系進行細分。新世代2 Series就是雙門車型,不再需要在1 Series之後再加個Coupe。若先從觀望車身側面,M2設計手法並不複雜,只是在前葉子板嵌上M2銘牌,車尾裝上小型尾翼。不過,當鏡頭轉入正面,不凡聲勢立即逼近,在大塊肌肉輪弧帶領之下,M款空氣力學套件、M款後下分流器、四出不鏽鋼排氣尾管,顯得虎虎生風。

▲前保險桿一併加大進氣面積,進而提升與散熱面積功效

▲尾燈內部燈組造型與排列亦有修改,加寬輪距、下分流器與左右四出排氣尾管,氣勢驚人

▲前葉子板鑲上M2字樣徽飾,往外擴張的暴龜輪拱等外觀特徵,讓人一眼就能輕易辨識

高感度戰鬥座艙

引進台灣的M2原廠標配主動式轉向頭燈,因此頭燈內部的日行燈光條從圓形改為六角形。尾燈內部燈組排列與造型也不一樣,整體視覺炯炯有神。同時,這四顆輕量化M款19吋鋁圈亦有高度視覺張力,輪胎規格為前245/35R19、後265/35R19,採用的MICHELIN Pilot Super Sport輪胎是鼎鼎大名的高性能跑胎。內藏藍色專屬卡鉗,搭配大直徑鑽孔通風碟盤,光是制動系統,就能看出M2性能不凡。

打開車門,大量碳纖維飾板與黑色鋼琴烤漆飾板,搭配M Car註冊商標之一的黑色頂篷,雖然M2被稱為Baby M,闡述動感的能力一點也不含糊。握著三輻式多功能方向盤,指腹觸摸著內側的紅藍雙色縫線;運動型座椅採用BMW高端車型慣用的Dakota真皮材質,佐以藍色車縫線,椅背上方印有M字樣壓紋,年輕、熱血,卻又質感橫生,這感覺,筆墨難以形容!

一如運動腕錶,正前方的雙圓儀表顯示功效直接、清晰,右邊是7000rpm轉速表,左邊時速表底竟然高達300km/h!至於檔位、油量、動能回收、里程等資訊集中為液晶顯示,面積不大,卻夠清楚。在中控台,8.8吋觸控螢幕以及6.0 iDrive系統皆為升級版本,整體操作也比上代更優化一些。這張8.8吋觸控螢幕配置了BMW ConnectedDrive互聯駕駛功能,點進去,就能獲得天氣、新聞、RTTI路況等資訊,也可以整合手機應用程式,進一步擴充數位功能。右手撥弄M-DCT七速雙離合器自手排的排檔桿,短捷的造型,手感甚好。下方的iDrive旋鈕還融合了手寫功能,輸入時,確實能省去繁瑣的拼音過程,但若要在行駛時輸入大量文字,還是建議你停下車來慢慢處理,安全至上。再往下看,手煞車拉桿居然沒有被取消!熟悉駕駛技巧的朋友就知道我在開心什麼,當需要鎖住後輪,做出甩尾動作時,就會顯得手拉桿是多麼重要。在電子手煞車普及的時代,M2仍維持這項傳統設計,算是難得。

▲駕艙以黑灰皮革與塑料編排而成,搭配碳纖維與黑色鋼琴烤漆飾板,性能指數逼人

▲這套雙離合器自手排變速箱排檔頭手感相當紮實。一旁為駕駛模式按鍵,後下方為iDrive旋鈕

▲8.8吋觸控螢幕搭配iDrive 6.0,並配置BMW互聯駕駛功能,可切換顯示即刻馬力與扭力的性能儀表

▲這組方向盤手感上乘,內側搭配象徵M GmbH的紅藍色縫線,下方鑲上M字廠徽,教人愛不釋手

輕易做出甩尾動作 樂趣橫生

動力方面,小改款M2延用代號N55B30TO的3.0升直六渦輪增壓汽油引擎,這具爐火純青的BMW內燃機再經過M GmbH工程師的細心調校,強化引擎內部機件與冷卻系統,能在6500rpm輸出370匹最大馬力,1400~5560rpm繳出47.4kg.m最大扭力,這是一般狀態,若進入Over Boost超增壓模式,最大扭力就變成了51kg.m/1450~4750rpm。引進台灣的M2搭載M-DCT 7速雙離合器自手排變速箱,4.3秒完成0~10km/h加速,極速250km/h,這當然是電子限速,要不然,時速表底沒必要劃入300。

位於排檔座左上的駕駛模式按鍵,你可以見到Comfort、Sport、Sport+、DSC Off等模式,有把握的話,就直接跳過Comfort切入Sport,此時,動力與變速箱邏輯會變快,排氣管內部閥門開啟,採深油門,高亢雄厚的排氣聲浪立刻振奮人心。膽大心細者,不妨在入出彎時拉高轉速,狠狠踩下油門,兩顆後輪立刻轉得比前輪快,當然,你不要忘記要反打方向盤,這才能完成飄移出彎。M2馬力不算大,卻可以極具效率地肆虐後輪,這套機械式懸吊的阻尼設定相當於改裝等級,時時刻刻提醒你「正在戰鬥」。

▲小車身、短軸距,搭配3.0升渦輪動力,懸吊與差速器設定皆屬強韌,動態反應十分直接

▲引擎的51kgm最大扭力分佈在1400rpm~5560rpm之間,動力隨傳隨到,非常過癮

▲M款19吋鋁圈搭配MICHELIN Pilot Super Sport輪胎,前煞車配置為對向四活塞卡鉗及380mm浮動碟盤


■BMW M2主要諸元資料
引擎型式:直六渦輪增壓汽油引擎
排氣量:2979c.c.
最大馬力:370hp/6500rpm
最大扭力:51kg.m/1400~5560rpm
變速箱型式:7ST
制動系統:前後碟煞
車身尺寸:4468×184x1410mm
軸距:2693mm
車重:1520kg
輪胎尺寸:前245/35R19 後265/35R19
0~100km/h:4.3秒
極速:250km/h(電子限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