漢服開始流行? 是商業炒作還是文化認同

文/編輯部

在2002年中國突然掀起一波漢服運動的風潮,網絡上開始出現了專門討論漢服的論壇,漢服由社會呼籲轉入網絡醞釀,建立漢網、論壇並且實際穿上街頭,變成日常的穿著。近幾年漢服運動影響愈來愈大,全國各地漢服社團分分湧出,輿論紛爭也越來越多。有部分人熱鬧圍觀或者事不關己可有可無,而又有一部分人成兩端對峙各掀風雨。

▲婦女們在北京的漢服粉絲聚會上進行表演排練。

漢服其實是一大類衣飾的統稱。目前,漢服的形制被同袍歸類為「衣裳制」、「深衣制」、「袍服制」和「襦裙制」四大基本類別。韓國和日本的「韓服」以及「和服」皆有借鑒漢服之處,而後發展成自己民族國家服飾文化,在節日慶典時穿戴。而漢服的審美和款式隨著復興運動,在近年不斷加入時尚花紋元素,產生巨大、豐富的變化。

21世紀初,中國的經濟迅速增長,中國人開始以自己的文化為榮,中國的其它傳統文化也開始重返現代社會,所謂的漢服運動因此應運而生。漢服運動最初的宗旨是在恢復漢族被滿清剝奪的民族服飾的文化運動,有點西方文藝復興時期的味道。積極倡導漢文化的劉女士說:「日本人有和服,朝鮮人也有他們自己的傳統服裝。但身為中國第一大民族的漢族,卻沒有自己的傳統服裝。」

▲參加北京漢服聚會後的婦女。

儘管人們對漢服的興趣越來越濃厚,但對之其實瞭解甚少,甚至鬧出一些笑話。例如:中國北方城市大連一對新人在婚禮上穿漢服,不過新郎的服裝像過去給死人穿的衣服。可見他們根本不懂活人穿的漢服與死人穿的漢服在衣領上有小小區別。

而漢服運動在興起之初便保守質疑,在2009年時,就出現一篇充滿懷疑的眼光來介紹漢服運動的文章,這篇文章認為漢服運動充其量只是一種文化憑弔,而不能成為中國的文藝復興。也有人認為,漢服運動緊緊是一場商業上的炒作,商家掀起一股新的穿搭風潮,讓消費者願意掏錢購買昂貴的漢服。

▲一名球迷在北京公園的漢服聚會外休息。

據「漢服資訊」在2019年1月對淘寶漢服商家的調查數據統計,2018年年度總產值排名前三名的漢服商家分別為,廣州的漢尚華蓮、成都的重回漢唐和杭州的十三余。2017年和2018年,淘寶排行前十的漢服商家總產值,每年都實現50%左右的增長,在2018年達3.16億元。目前全中國的漢服愛好者數量達到200萬。根據調查,其中僅出於對漢服的喜愛者從15.23%上升到34.33%,認為自己是要復興民族文化精神的持續下降。漢服愛好者中,女性占比85.54%,且逐年上升,平均年齡在21.66歲。

▲漢服迷合影留念。

也有一些中國學者警告,這場漢服運動的背後隱藏著極端民族主義。有關漢服的網站裏的很多文章都聲稱,漢文化是世界上最優秀的文化。深圳大學藝術學院曹教授說:「如果漢文化的倡導者開始排斥其它文化,這樣做是非常有害的。」

漢服運動到今天為止還是非常流行於部分中國群眾中,不知道大家對這場運動有什麼想法?其真的是為了文化上的復興,抑或是某種流行與跟風,值得好好思考與討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