勞力士手錶以防水性著稱,他們家的Oyster Perpetual系列(泛指Cellini以外的其他系列通稱)起碼都有100米以上的防水性能,我們大概知道要達到這樣的防水性靠的是多層且密閉式的錶殼結構,不過讓人有點驚訝的是,勞力士防水手錶的架構早在將近一個世紀以前就已經打好基礎。當然現代手錶的設計肯定會比百年前更精密,不過今日蠔式防水手錶的結構基本上就是直接承襲1920年代而來。
勞力士創作防水手錶的關鍵年份在1926年,當時品牌花費許多時間終於完成他們家的一只具有防水能力的手錶,這在當時的錶壇來說可是大事,因為傳統機械錶設計時並沒有考量到需要防水這一環,不過隨著時計佩戴的形式從懷錶放在口袋轉變為要戴在手上的手錶,這樣一來包括錶主本身活動後流下的汗水或是平常洗手時,都會導致時計多出許多接觸到水分的機會,勞力士察覺到這個不起眼但很重要的問題,因此著手開始提升手錶的防水性能。
▲勞力士1926年打造的首款蠔式防水錶。
當他們一開始宣稱製作出防水手錶時,或許還沒有很廣泛引起當時人們的重視,結果勞力士在1927年藉由英國年輕游泳女將Mercedes Gleitze橫渡英倫海峽的壯舉,一舉打開了蠔式防水錶的知名度,因為當時Gleitze泳渡海峽時全程佩戴勞力士手錶,結果在她上岸後手錶還是可以正常運作,讓人見識到手錶也能不怕碰水的設計。解析勞力士蠔式手錶之所以能防水的原因,關鍵在於他們的錶殼構造有幾個特點⋯⋯
▲今日的蠔式手錶外觀變得更為俐落流線。
★密閉錶殼:簡單來說蠔式手錶的構造可以分為三大組成部件,彼此層層緊密連接。
★中層錶殼:通常是由整塊金屬切削而成,這部分像是手錶的支架,將其他錶殼零件牢牢固定在一起,如藍寶石鏡面就先裝在墊圈上在鑲進中層錶殼,外面再以錶圈覆蓋強化防水效果。
★旋入式底蓋:透過旋入式設計把底蓋固定於中層錶殼,達到密封的目的。
▲1926年蠔式防水錶外觀(左)、現今蠔式防水錶的外觀(右)。
以上這幾個特點都是蠔式手錶在一開始問世時就已經具備的,然而在勞力士防水手錶發展的漫漫長路中,品牌還是不斷調整設計以求優化防水性能,如果把1926年的蠔式防水錶和今日的蠔式防水錶放在一起比較,首先差別最大的還是在於手錶外形,早期的蠔式防水錶有些是做成八角形的錶殼加上焊接錶耳,看起來比較古典優雅;今日的蠔式手錶則都修改成圓潤的外型,錶耳設計與中層錶殼一體成形,間接提升了外觀的耐用度。除此之外兩者的結構可以說是大同小異,不過在錶冠部分,勞力士在20世紀中期導入新設計後,防水性能比起1926年版本又再更進化了,這個新設計就是目前蠔式手錶紛紛具備的「雙扣鎖及三扣鎖錶冠」。
▲勞力士在20世紀中期後陸續開發出旋入式雙扣鎖和三扣鎖錶冠,有效優化手錶的防水性能。
勞力士最初於1953年取得採用雙層密封圈結構的旋入式雙扣鎖錶冠,到了1970年再接再厲研發出擁有額外密封區的三扣鎖錶冠。這兩種專利錶冠至少都由10枚以上的零件組成,複雜度比起原先的蠔式手錶更勝一籌,組成雙扣鎖或三扣鎖的零件包括勞力士製作錶殼的金屬材質以及使用聚合物製成的墊圈等,原本手錶防水性能最主要的潛在破口就是錶殼與錶冠的開口,但是勞力士投注大量心力製成的專利錶冠有力地將這個困擾與風險降至最低。
▲相隔90多年出產的蠔式防水錶錶殼結構原理大致相當,不過兩者的外觀造型以及錶冠構造經過漫長的發長過程都出現較為明顯的變化。
從1926年到今日,勞力士蠔式防水錶一路走來還在不斷進化,它們秉承相同的設計架構,但品牌在發展過程中也一直在思考怎麼可以讓手錶的性能變得更安全可靠,從今昔蠔式手錶錶殼的爆炸圖中,可以一窺勞力士防水手錶發展將近百年益發穩固的設計變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