伯爵Polo和江詩丹頓222「黃金復刻二針錶」比較


這幾年黃金手錶擺脫了過往被認為招搖、土豪的負面印象,明明應該是由材質本身確立高保值性的產品,但是隨著手錶本身予人的觀感,以及耐操實戴運動錶躍居主流,另外就是相對高階的入手門檻等各種因素影響,包括黃金在內的貴金屬手錶都曾經沉寂過一段時間,可是近三年來,也許是因為運動錶熱度有點由巔峰往下滑的趨勢,層峰市場的注意力又回到黃金手錶這種具收藏價值、二級市場價格也可以常保一定水準的作品,因此像江詩丹頓、宇舶等陸續帶回復古風格的黃金手錶就成功引起市場話題,這波新風潮延續到2024年依舊持續發威中,尤其今年伯爵為了慶祝創立150年,也特地復刻了1970年代最原始的Polo手錶,剛好手錶也是以黃金製成,考量到品牌定位、系列歷史等層面,江詩丹頓的Historiques系列222手錶和伯爵的Polo 79手錶剛好是一對很有話題又能夠分庭抗禮的絕妙組合,本次就來一探兩款高級品牌出品的復古黃金手錶,它們在設計上有哪些迷人的專屬特點。


PIAGET Polo 79手錶

伯爵1979年受到馬球運動啟發進而創作的同名手錶系列,具體而微地代表了那個年代製錶品牌從研發高貴正裝錶切入到運動休閒領域的努力。一開始的Polo手錶搭載的乃是石英機芯,這點受到當時市場大環境影響無可厚非,不過伯爵是秉承傳統製錶工藝打造石英錶,因此它的質感仍保持一流水準,只是內部換上了當時正逐漸起飛中的石英機芯,於是手錶靠著獨樹一幟的外型加上符合當時潮流的機芯,在日系品牌石英錶強勢壓境的情況下,硬是維持住伯爵在那個時候的市場價值。


▲Polo 79手錶承襲1979年原版Polo而來,招牌的水平飾紋是手錶最大特色。

來到2024年,雖然Polo系列還是品牌不可或缺的運動休閒風格主力作品,但是現今的Polo手錶和早期相比,在設計上明顯產生頗為明顯的變化。於是伯爵趁著2024年品牌創立150週年的時機,以1979年推出的Polo為原型,打造出現代復刻版Polo 79手錶。第一眼看到Polo 79,很快就能勾起大家心中對這系列過往歷史的回憶,手錶明明只是一款具備基本顯時功能的作品,但是它從鍊帶蔓延到錶圈、面盤的水平飾紋設計實在太搶眼且深植人心,將較之下現代的Polo系列即使強調延續水平飾紋的傳統,但反而顯得含蓄許多,正是那種大喇喇、粗獷的條紋設計讓Polo 79手錶顯得與眾不同,加上品牌是採用耀眼的黃金製作,使其第一眼就能吸引大眾的目光。


▲將錶殼、面盤先挖好溝槽,接著再把拋光的弧形線條鑲入,塑造出手錶深植人心的獨特風格。

Polo 79手錶的尺寸為38mm,厚度7.45mm,這個比例以現代角度看起來真的是穠纖合度,由於手錶是用黃金製成,整體重量約200克還是有一定份量,幸好手錶不會很厚,這使得它戴在手上不會覺得沉甸甸不好活動。錶款擁有獨樹一幟的造型,包括鍊帶與錶殼的一體式結構,遍佈錶殼、面盤與鍊帶的水平條狀飾紋,而水平飾紋經過拋光處裡,與錶殼、鍊帶主體的緞面打磨形成鮮明的對比,至於手錶的功能則以實用為主,僅指示時、分資訊,伯爵另在面盤邊緣加上刻度以輔助佩戴者辨時,這款錶雖然設計簡約,但是由於面盤、指針與刻度都是金色,看起來一體性強烈,可相對也會稍微影響到一點閱讀直覺性,不過要論整體造型的識別度,Polo 79手錶雖然還原的是40多年前的設計,可是看起來依舊很有自己的風格,驗證了好的設計具有歷久彌新的魅力,隔了一段時間再見到它,那種驚豔的感受絲毫不減。


▲隨著時代演進,Polo 79手錶改裝上現代超薄機芯,其以微型自動盤輔助機芯厚度降至2.25mm。

Polo 79手錶和原版不盡相同之處在於機芯,這次伯爵不再替手錶裝石英機芯,而是回到現代層峰市場收藏主流的機械機芯,從手錶的厚度相對纖薄可知,它搭載的應該是超薄機芯,答案是品牌選用了1200P1自動機芯,其厚度僅2.25mm,蘊含微型自動盤以達到節省空間的目的。這枚機芯的動力儲存44小時不算特別亮眼,可是光是機芯零件的打磨作工就能感受到它和一般機械錶有別的工藝高度,像是機芯基板上有環形日內瓦波紋、夾板有魚鱗紋等呈現高級製錶的精緻度。原版的Polo訴求的是精準度與免上鍊的便利性,但是Polo 79手錶換上機械機芯後,與外裝的細膩質感反而更能呼應,而且比較令人感到「可惜」的是,Polo 79手錶帶有慶祝品牌創立150週年的用意,所以它屬於年度限定的特別版,伯爵只限量發行與錶名呼應的79只,對於收藏家而言也會多了一點要加快手腳搶錶的限額壓力。


VACHERON CONSTANTIN Historiques 222

江詩丹頓的222這款高級運動錶是在1977年誕生的,當時品牌為了慶祝創立222週年,所以才有了這麼一個製錶構想與命名,222原始型號為44018,它跟皇家橡樹一樣都被暱稱為“Jumbo”,因為手錶的錶徑37mm在當時屬於大尺寸,不過採用兩件式錶殼結構的44018只出了一年就停產,期間品牌分別出過不鏽鋼、半金與黃金共三款,每款數量都頗有限,其中最稀有的當然還是黃金版本。前兩年江詩丹頓選擇在Historiques系列復刻222手錶,採用的就是黃金錶殼以回溯手錶的風光年代,雖然222手錶的活躍期不長,可是它成為品牌日後創造Overseas系列的源頭,代表性還是很強。


▲黃金錶殼擁有三件式結構,因此看起來富有層次,右下角的馬耳他十字有著絕佳點綴功效。

Historiques 222的錶殼結構由於改成三件式設計,所以厚度略增,達到7.95mm,而在手錶外形上,江詩丹頓盡量維持原作的特徵,因此手錶會帶有一種強烈的懷舊感。Historiques 222的面盤格局為二針加上3點方向的日期顯示,它的日期可以快調,而在實際佩戴情況下,手錶的換日過程大概從每晚的11點22分會開始有動靜,然後一直到11點45分左右,日期盤差不多會旋轉72度,接著會放慢轉換速度,接下來直到最終完成換日的時間點大約介於0點7分~10分之間,以機械錶而言這樣的換日效率屬於水準之上。


▲Historiques 222的鍊帶鍊節經過加厚,佩戴在手上顯得更為硬挺有氣勢。

和原始的44018型號相比,Historiques 222在大方向一致的前提下還是進行了不少細節層面的調整,如江詩丹頓針對手錶的鍊帶進行一番調整,增加了Historiques 222錬節的厚度,同時還把錬節與錬節間的縫隙做得更密,因此戴起來會比44018型號更硬挺,由於Historiques 222的錶頭是黃金製成,因此鍊帶變得厚實挺立相對而言更能撐起手錶,上手讓人感覺更有型有款。然而要注意的是Historiques 222的鍊帶沒有易調錬節之類的機制,因此想要調整到完全適合自己的腕圍比較不容易,有手錶玩家佩戴後是建議可以將鍊帶留點空間(大概足以容納小拇指的距離),這樣做一開始可能會覺得錶頭有點沉,但是戴了一段時間適應後,由於錶帶本身也有一定份量,因此可以平衡整體的佩戴感受,不需戴得太過剛好反而自在。


▲能在錶背欣賞到機芯結構是Historiques 222比原始型號更吸引人的亮點,其通過日內瓦印記的水準眼見為憑。

44018型號當年搭載的就是機械機芯(1120超薄機芯),Historiques 222同樣也遵循著機械本色,可是江詩丹頓已經替其換上現代的2455/2自動機芯;機芯震頻為4Hz,厚度還比1120機芯多了1.15mm,而且為了因應現代的市場喜好,品牌把錶背換成了透明底蓋,讓人可以一窺機芯的樣貌與零件作工一飽眼福,佩戴者一眼就可以看到機芯的22K金自動盤,同時自動盤也仿照44018型號的底蓋,鐫刻上數字”222”。2455/2機芯具有停秒裝置可以將手錶調校至更準確的時間,實際操作錶冠調時會發現轉動錶冠的觸感滿紮實的,讓人感覺機芯結構似乎更嚴謹複雜。機芯的精準度和零件作工已有日內瓦印記進行把關,這點是入手江詩丹頓這種等級品牌的手錶令人感到放心的地方,同時也曾有錶主親自分享過自己實測手錶的精準度,平均下來優於瑞士天文台認證要求的-4~+6秒水準,看起來品質經得起考驗。


PIAGET Polo 79手錶

黃金材質/1200P1自動上鍊機芯/時、分顯示/藍寶石水晶鏡面、透明底蓋/防水50米/錶徑38mm/限量79只/參考價:約NT$ 2,400,000


VACHERON CONSTANTIN Historiques 222

黃金材質/2455/2自動上鍊機芯/時、分、日期顯示/藍寶石水晶鏡面、透明底蓋/防水50米/錶徑37mm/參考價:NT$ 2,350,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