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RAND SEIKO Zaratsu超鏡面拋光技術特色與起源揭祕

身為日本製錶業的頂尖代表,GRAND SEIKO致力讓鐘錶愛好者感受高水準工藝內涵和手錶品質,他們擁有不少專精且領銜業界的技術,例如Zaratsu超鏡面拋光就是一例,很多人應該都聽過這個名詞,然而Zaratsu拋光和一般的拋光技術除了名稱不同,到底差別為何呢?


江湖上有些謠傳指出"Zaratsu"是來自日本數百年歷史的武士刀精加工技術,發展到現代被應用在製錶領域,聽起來很浪漫也很有和式製造的血緣感,但GRAND SEIKO從來沒說過Zaratsu拋光和武士刀有關,其實"Zaratsu"一詞來自德文的“Sallaz”——日本發音聽起來像是"Zarats",原來SEIKO在1950年代進口的拋光機上刻有製造商名稱"GEBR.SALLAZ"或"Sallaz Bros",因此Zarats指的其實是拋光機的製造商名稱,由此機器形成的拋光效果則被稱為Zaratsu工藝;運用Sallaz Bros拋光機造就的拋光效果與一般機器不同之處在於它是使用旋轉拋光盤的前端而不是側面,因此零件的拋光處理效果會更均勻一致。


▲欣賞GRAND SEIKO手錶的重點之一,就在於錶殼等外部零件的精緻修飾作工。

而且還有一點要澄清的是,Zaratsu拋光並不是GS的專利,包括同集團的SEIKO、CREDOR等品牌也都會使用這種工藝,就連同樣來自日本的品牌CITIZEN,也會在他們家的高階手錶上,應用名稱直接源自德文的Sallaz鏡面拋光處理,所以GRAND SEIKO並非錶壇唯一採用Zaratsu技術的品牌。遠在世界另一端的其他鐘錶品牌也有運用類似工藝的經驗,不過在西方這種技術往往被稱為「黑色拋光」,然而相較於西方品牌使用的黑色拋光主要應用在機芯的部分零件,例如螺帽、擺輪橋板等,而且通常一旦機芯應用了黑色拋光,手錶的身價就可以往上提升一個檔次,對比之下,採用Zaratsu超鏡面拋光的GRAND SEIKO手錶價格顯得相對親切,而且他們還是把這種技術用在視覺效果更明顯的錶殼零件上。


▲有無採用超鏡面拋光工藝呈現的錶殼零件,差別明顯可辨。Source:Time+Tide Watches

根據《新蘇黎世報》(NZZ)估算,GS手錶的年產量介於5萬~6萬只,這種產能和錶王PP差不多,可是GRAND SEIKO卻能把Zaratsu超鏡面拋光以驚人的工作效率實踐到大量、範圍又廣的手錶作品中,光就完成Zaratsu拋光的程度,GS足以堪稱為錶壇的優等生。

任職於The Shinshu Watch Studio的拋光專家Yuji Kuroki表示:「Zaratsu工藝的困難在於達到完美的平衡,即使零件某個部分已經拋光得很好,但錶耳表面左右兩側通常會略有不同。因此僅逐一部分仔細打磨零件是不夠的,工藝師們必須增加將零件表面壓在圓盤上的壓力,並在觀察成品效果的同時快速完成工作,我記得當年自己花了幾個月的時間才順利掌握這種抓對時機的直覺。」聽起來除了要有天份,後天的努力也是不可少。


▲GRAND SEIKO的超鏡面拋光專家正在聚精會神進行拋光工序。

GRAND SEIKO之所以要用Zaratsu超鏡面拋光修飾錶殼,並非單純追求讓錶殼呈現出鏡面拋光的晶亮感,而是希望能在錶殼零件上達到平整、無失真的鏡面表面效果——那已經是不同的境界了。你可能會有點好奇Zaratsu工藝的流程,根據GS美國公司培訓經理Joseph Kirk指出,使用Zaratsu超鏡面拋光的錶殼零件,製作過程會經過幾個重要步驟,首先要將零件固定在拋光機的卡盤上,然後精準地用旋轉的錫或砂輪來拋磨零件,製作過程中錫或砂輪需要刷子反覆進行清潔和潤濕動作,以免碎屑對零件造成影響,所以光是拋光錶殼其中一面就要用上好幾小時,GS會自己製造出拋光用的錫或砂輪,他們還會採用獨家祕方的磨料,最終形成的超鏡面拋光成果特色顯而易見:錶殼反射時影像不會模糊黯淡,而是一種純淨清晰的影像。

由於應用這種技術的GRAND SEIKO手錶錶殼零件皆擁有這種拋光效果,可想而知佩戴者或旁人看到錶殼的反射作用時會很驚豔,這種對成品的堅持,完整體現日本職人匠心的精髓,也難怪市場上總是有一眾GS的鐵粉,他們都對於手錶外觀作工的水準格外有感和珍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