擒縱結構有百種,ㄧ般手錶皆採用馬式擒縱結構。如果機芯是鐘錶的心臟,那麼擒縱結構就是機芯的靈魂,因為它主宰走時的精準。
衝擊式天文台擒縱結構Detent Escapement是18世紀問世的一種非常精密的結構,最知名的是用於船鐘。
簡單的說,馬式擒縱結構在運作時,會發出滴答滴答聲,而衝擊式結構卻只有答答聲(僅一聲),它是採單擊發式,不是以雙擊發的方式運作。
★我的見解:馬式擒縱結構的力量是由擒縱輪透過擒縱叉到達擺輪,而衝擊式沒有擒縱叉,它直接以擒縱輪衝擊擺輪,所以結構很精密,走時又精準。
BVLGARI的海上雄鷹是全球第一只結合衝擊式天文台擒縱結構,還有恆定動力、筒狀游絲,與四錘三問的報時錶(可以打出西敏寺鐘聲),震動頻率僅14,400次。
衝擊式天文台擒縱結構的震頻都低於180,00vph,這是特殊的結構,與ㄧ般震頻越高、走時越準的理論不同。通常這種錶走時都非常準確,一週的誤差可能在1秒內。這就是為何早期要用於船鐘?因為在海上1秒鐘的誤差有463公尺,因此精準報時很重要。
這種結構的懷錶我有收藏,如果您是機芯控,非常值得擁有,最好還是芝麻鍊結構搭載筒狀游絲,那就是100分了。
▲面盤下半部不只可以看到音錘與音簧,連擒縱系統的筒狀游絲也看得一清二楚。
▲馬式擒縱結構的力量是由擒縱輪透過擒縱叉到達擺輪,而衝擊式卻沒有擒縱叉的設置。
▲擒縱叉的齒型很特別(紅線圈起處),這是衝擊式結構的獨特之處。
個人簡介Profile
曾士昕 Roger Tseng
鐘錶收藏家、評論家,關於鐘錶的收藏和專業知識均相當豐富,經常為相關報導提供專業見解,也常在報章雜誌上發表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