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S自訂準度檢測與一般天文台認證差在哪


GRAND SEIKO在1970年代後就已經不再追隨天文台認證,而改用自家訂定的檢測標準,所以目前我們看到面盤上鑲有”GRAND SEIKO” Logo的錶款,實際上都是要先通過品牌的嚴格測試才能推出市面,這項標準歷年來也幾經修正調整,本篇要來看看所謂的GRAND SEIKO標準有哪些檢測內容。

GS標準檢驗逾兩週

GRAND SEIKO標準不用多說是品牌專屬的機械錶精準度標準,建立此一標準的目的就是在任何不同環境條件下,確保GS機械錶的優異性能。「GRAND SEIKO標準檢驗」會測量不同環境條件下的秒數增加/減少數值(每日誤差),此一檢驗於品牌工坊中進行,一共為期17天,僅有通過標準的機械錶可以獲得”GRAND SEIKO”腕錶的頭銜。

更嚴格的溫度與方位測試

GRAND SEIKO標準與其他認證計時裝置的標準之間有兩個重要的不同之處。大多數準確度標準測試都是在2種溫度條件與5種方位差之下進行測試,但GRAND SEIKO標準則是在3種溫度條件與6種方位差之下進行測試。這是因為GRAND SEIKO標準追求的是重現真實世界的條件。而GRAND SEIKO標準採用的第6種方位,即12點方向朝上,這是許多人在不穿戴手錶時擺設手錶的方向。此外,GRAND SEIKO標準採用的額外溫度條件則是接近人類體溫的溫度。這個概念很簡單,就是要在接近實際使用的溫度條件下測試手錶。

*註:GRAND SEIKO標準檢驗證書中的機芯檢驗是在裝入錶殼前實施的。機芯的性能會在靜置狀態、經過控制的科學條件下進行縝密的測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