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菜頂級食材烏魚子挑好貨就靠這三招

▲Source: tobigift

日前網友票選年夜飯圍爐經典十大料理,色澤迷人、鹹香濃郁的烏魚子,一上桌就能讓整桌菜餚看起來澎湃豪華,討論聲浪熱度獲得亞軍。烏魚子來自有「烏金」之稱的烏魚,取出雌魚的卵巢和魚卵鹽漬整形之後就是價格高貴的珍饈美食,向來是年節送禮、宴客料理的體面首選,特別是台灣烏魚子更受到鄰國日本的熱愛,還以其造型取了頗有文青氣息的「唐墨」(からすみ/Karasumi)之名。屬於隨著農曆春節的到來,年貨大街、百貨公司都擺出一片片黃澄澄烏魚子,若是無法試吃的時候,我們應該如何挑選呢?

▲Source: tobigift

野生養殖誰最好?成熟度才是美味關鍵

烏魚又稱鯔魚,棲息在山東渤海海域,入冬便南下尋找20~22℃溫暖水域產卵,在溫帶熱帶之間洄游。受到氣候暖化、中國提早捕撈轉售等影響,近年主要漁獲點已從雲林嘉義台南北移,但仍然是在台灣西海岸一帶。烏魚游到台灣之際才是卵巢成熟時,達到最好的捕撈時機,因為這樣的先天地利條件,台灣形成了食用文化與養殖技術,也成為全世界生產的烏魚子裡面品質最佳的產地。

市場上除了野生烏魚子還有養殖烏魚子,皆須透過醃漬日曬整形諸多步驟,才能變成口中珍饈,也因為人力手工工序讓市場價格居高不下。不過野生的價錢通常比養殖貴很多,兩者的品質是否有所不同呢?野生烏魚子變因太多,而養殖烏魚的油脂則相對穩定,事實上真正決定烏魚子美味程度的主因還是成熟度,不夠成熟的烏魚子香氣不足,過熟口感則會偏硬。

手工成型技術影響口感

烏魚子除了本身的質,加工技術也會影響美味程度,因為烏魚子是烏魚的卵巢和魚卵經鹽漬、乾燥製成的加工食品,其中鹽的用量多寡、曝曬和陰乾時間的控制全憑經驗,程序看似簡單卻操作不易,壓製紮實、適度乾燥才能達到美味口感。正因如此,加工烏魚子的人是不是經驗老道、手藝精良就顯得十分重要。

▲Source: fish.uopochi

▲Source: kawazen

用眼看用手摸 判斷等級就憑三點

沒有試吃要怎麼挑選呢?用看的!以下三點是挑選烏魚子的重要判斷項目:

1.看顏色,分辨油潤程度

市面上可以看到的烏魚子顏色多種,這些不同顏色的烏魚子其實沒有優劣之分,而是個人偏好口味的問題。金黃~橘黃之間的烏魚子,含油脂成分一般。偏橘紅色的烏魚子,油脂成分約60%,香氣較橘黃色的高。褐紅色烏魚子,油脂成分約80%,香氣再上一層。顏色最深的烏魚子接近黑色,油脂成分高,還有烏魚血液滲入,俗稱「血子、黑子」,產量稀少。

2.透光照,看是否有雜質

把烏魚子放在燈前查看,透過光照若呈暗紅色並且通體透明沒有雜質,就表示越新鮮。過去也有人會講究要有血管,真的烏魚子兩條血管留下的痕跡清晰可見,加工品質好的烏魚子不會有多餘的血管殘留。有些從美國、巴西、澳洲等地進口來加工的烏魚子,因為經過冷凍後再加工,會導致烏魚子上帶有深色的血管痕跡,帶有腥味口感也較差。

3.摸軟硬,判斷乾燥程度

烏魚子的大小會根據烏魚的品種、飼養時間長短、當年的氣候而有所不同,基本上越大的烏魚子養殖時間越長,價格也越貴。但若從重量上來看,也並非越重的烏魚子質量越好,為了避免無良業者乾燥脫水程度不足就拿出來販售,購買時還要判斷烏魚子的軟硬程度,正常的烏魚子捏起來略硬,過於柔軟黏膩則說明乾燥度不夠,吃起來口感不佳而且容易變質。選購烏魚子時,若為真空包裝,可以用手輕捏烏魚子的軟硬,捏起來若略硬,即為正常商品。如果一捏下去就變形,表示曬得不夠乾。若選購無包裝的烏魚子,可手持並目測烏魚子彎曲程度,若呈直線且略硬,乾燥度即已達標準。若有黏黏的軟嫩感,而且烏魚子下垂,則表示乾燥度不夠,不建議購買。


▲Source: city.owas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