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ercedes-Benz賓士發表將四門跑車的運動比例與更大行李空間及尾門設計結合的概念,首次於2012年隨CLS Shooting Brake登場,2015年延伸至緊湊車型推出首代CLA Shooting Brake,如今邁入電動時代,2025年7月呈現品牌首款電動旅行車款CLA Shooting Brake,結合了CLA的優雅、運動感與智慧,同時具備寬敞的乘坐與行李空間,以及高度的內裝靈活性。不論是每週採買、家庭假期或朋友出遊,皆能滿足日常所需。後車廂容量為455至1,290公升,車頭下方設有一個101公升的發光置物空間(frunk)。標配車頂行李架可輕鬆放置衝浪板或自行車,載重可達75公斤;亦可拖運水上摩托車或兩台機車,拖曳力達1,800公斤。搭載EQ科技的CLA Shooting Brake,WLTP續航力最高可達761公里,10分鐘完成充電可行駛310公里,將於2026年上市。
可調透明度的大型全景天窗
Mercedes-Benz CLA Shooting Brake 與 CLA Saloon 直至 B 柱均完全相同,擁有低車窗線、鯊魚鼻式運動外型。車頂高度提升增加27毫米,全車五個座位皆具備更寬敞的頭部空間。前臉點綴著 142 顆獨立發光的鍍鉻 LED 星形燈。搭配可選配的多光束 LED 大燈和燈帶,帶有賓士圖案的發光面板,共同打造出全新家族所有車型的鮮明個性。尾燈同樣採用星形設計,並透過燈帶連接。車頂線條更平緩,向後延伸。一體成型全景玻璃車頂從擋風玻璃框架無縫延伸至車尾。擾流板內側採用黑色塗裝,外側與車身同色。這讓玻璃車頂的線條彷彿延伸至後擋風玻璃,為車尾增添了獨特的優雅氣質。外觀車色有豐富的消光與金屬漆選擇,包括極地白、宇宙黑、MANUFAKTUR 巴塔哥尼亞紅等,以及專為新車系打造的新色——海洋薄荷綠與藍寶石藍。
大型全景天窗為同級車型樹立了全新標竿。它營造出格外寬敞開闊的空間感。為了抵禦太陽輻射,天窗採用隔熱夾層安全玻璃,內側有紅外線反射和低輻射 (LowE) 塗層。夏季,這可降低車內溫度。在冬季,LowE 塗層可將車內熱量反射回室內,從而減少熱量損失。其直徑僅 200 奈米,比人類頭髮絲(直徑約 50,000 奈米)還要細。全景天窗可選配10 至 20 毫秒內切換玻璃透明度的功能,選擇透明模式以獲得清晰的視野,或選擇不透明模式以獲得更多私密空間。不透明(乳白色)狀態不僅可以防止外部窺視,還能在陽光直射下提供更佳的防眩光保護。此功能可透過車載主機車輛設定中的對應選單進行操作。錦上添花的是,超大的全景天窗也配備了照明系統。它首次與氛圍燈連接,營造出璀璨的星空。158顆星星鑲嵌在玻璃表面,並可根據氣氛燈的個人化選擇顏色進行點亮。光線透過LED模組從車頭射入。白天,星空幾乎難以察覺。但在黑暗中,它卻能為後座乘客帶來獨特的視覺體驗,尤其令人驚喜。它不僅能讓您向後靠去放鬆身心,還能吸引車外的目光。與前後全新的燈光設計相結合,照明玻璃天窗賦予了CLA Shooting Brake無與倫比的視覺效果。
行李廂容積最高1290公升
賓士CLA Shooting Brake 車內架構與全新 CLA 相同,亮點包括懸浮式設計的雙層中央鞍座、車門飾板與選配MBUX 超寬螢幕,營造出驚人的輕盈感,進一步提升寬敞視覺體驗。搭載新一代 MBUX 系統,整合了微軟和Google的AI人工智慧,完全透過賓士作業系統 (MB.OS) 運作,可連接到賓士智慧雲端。座椅材質提供 ARTICO 人造皮/織布、純 ARTICO 人造皮,以及從經典黑到象牙米、山毛櫸棕等多種真皮配色。飾板選擇涵蓋石墨灰陽極氧化金屬、拉絲鋁質、碳纖維、木質或紙飾面。
CLA Shooting Brake 的全新方向盤提升了人體工學設計,操作更加直覺。賓士根據眾多客戶需求,重新引入了控制概念,採用搖桿開關控制限速器和限距控制系統 (DISTRONIC),並採用滾輪控制音量。電容式開關面板無縫集成,提供觸覺輔助,方便使用者更好地定位。此外,為了提高清晰度和易用性,控制面板上的部分功能已被移除,用於控制駕駛員顯示器的手指導航板尺寸顯著增大,從而更易於操作。
續航力最高 761 公里
新 CLA Shooting Brake 的續航力與效率在同級車中堪稱標竿。初期推出兩款車型:CLA 250+ Shooting Brake EQ Technology:最大輸出 200 kW,WLTP 續航力最高 761 公里。CLA 350 4MATIC Shooting Brake EQ Technology:雙馬達與四驅配置,輸出 260 kW,WLTP 續航力最高 730 公里。兩款皆搭載新一代永磁同步馬達與後軸雙速變速箱。第一檔提供出色加速,250+ 可於 6.8 秒內完成 0-100 km/h 加速;第二檔則在高速時提供優異續航與舒適性。此外,配備全新一體化煞車系統,具高達 200 kW 的動能回收能力,絕大多數煞車動作皆可透過回充完成。電池容量為 85 kWh,加入矽氧化物以提升能量密度。搭配 800V 架構可大幅縮短充電時間,10 分鐘即可補充 310 公里(WLTP)續航,最高支援 320 kW 直流快充,交流充電(如家用壁掛充)則支援最高 22 kW。預計明年初將擴充更多純電車型選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