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中武夷品最佳,滋味清和兼骨鯁。--清乾隆《雨夜煎茶》
喜歡極品茶的人對「大紅袍」都不陌生,甚至有看古裝劇的人也對其略知一二,這種茶素有「茶王」美譽,不僅古代曾是進貢名品,現代也出現過20克大紅袍以台幣八十多萬成交的記錄,其價格連黃金都相形見絀。
大紅袍產於武夷山,其名稱的由來眾說紛紜,相傳乾隆下江南時身患重病,喝了武夷山的茶之後便不藥而癒,於是便派人將紅色袍子披在樹上而得名;還有另一種說法是一位高中狀元的秀才,為了答謝寺廟方丈用神茶救助性命,便脫下皇帝賞賜的大紅袍並掛在神樹上。無論如何,大紅袍三個字就等同於高級品,尤其是歷史悠久的古茶樹所製成的陳年茶葉,更具有高度收藏價值。
不過,武夷山大紅袍的原始古樹,已被列為保護的重點對象,禁止任何採摘行為,以往在拍賣會拍出天價的情形已成絕響。目前市面上流通的大紅袍,並非源自於幾世紀前的古茶樹,而是利用技術培養從古樹取下的部分,形成與原始大紅袍特徵相似的二代大紅袍。
還有另外一種混種茶,是將四、五種不同品種的茶葉,加入第二代大紅袍調配而成,除了保有大紅袍基本的香氣,也能展現武夷岩茶的風味,頗受大眾歡迎。不過雖然在香氣、韻味、回甘方面的表現還算穩定,卻有部分的人認為這種茶品無法稱之為真正的大紅袍,除了容易引發以假亂真的爭議之外,也連帶影響到其他品質優良茶種的市場性。
中國茶葉尚未出現統一的標準分類,較為人熟知的是六大茶類,包含綠茶、紅茶、青茶、白茶、黃茶、黑茶,而大紅袍屬於青茶,也就是我們所說的烏龍茶。以傳統方式焙製而成的大紅袍帶有炭火香,外觀為完整的條狀,顏色呈現深咖啡色或黑色,沖泡之後的葉片帶有些許鑲紅邊,湯色明亮,香氣久久不散。
好茶若是使用錯誤的沖泡方式,便無法喝出真正的質地,雖然每個人喜愛的濃淡程度不同,但每次放入的茶葉量建議約為茶壺的三分之二,避免因量少淡而無味、量多而口感苦澀,若能搭配乾淨無污染的山泉水,則能大幅提升茶的香氣,口感也會更加醇厚。
第一泡的水溫必須超過95度,才能使大紅袍完全展現香氣與湯色,可在每三泡之後將水加熱,避免水溫過低影響沖泡品質。品茗時先觀茶色,若為琥珀色代表品質優良,接著湊近杯口聞一聞其幽雅香氣,品飲時盡可能讓口腔各部份接觸到茶湯,起初會帶有些微苦味,隨之而來的是清爽與滑順的口感,吞下茶湯之後,喉間留下悠長的韻味,閉唇呼氣還能感受到溫潤的茶氣,令人回味無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