只有”R”月份才適合吃生蠔嗎?

溫帶地區向來流行一種說法,就是與生蠔(Oyster)一樣英文中帶有”R”字的月份,通常是最適合吃生蠔的時節,也就是每年從9月到隔年4月份。然而即使過了這段時間,市面上卻仍有不少餐廳仍然供應生蠔,這個「無R不食蠔」的說法到底準不準確呢?

以北半球的歐洲蠔來說,5~8月份是繁殖期,生蠔欠缺鮮味而並不可口;且生蠔的風味深受溫度影響,若生長環境的溫度較低,口感與品質就會相對提升。但是別忘了,南半球的澳洲也產生蠔,不失為夏天食蠔的最佳選擇!

澳洲擁有得天獨厚自然環境,海域水質清澈,天然潔淨少污染,出產的生蠔幾乎都是上乘之作。雪梨岩蠔(Sydney Rock Oysters)與安格斯扁蠔(Angasi Oysters)是澳洲原生種,前者體型較大,濃郁的口感中帶有礦物氣息,殘留在口腔的風味持久;後者滑嫩順口,具有奶油般的口感,但因過度捕撈以及易受疾病侵害,價格水漲船高。


而歐洲蠔則以法國蠔最受歡迎,其經歷「海養」與「河養」,吸收海水鹽分與鮮甜,使生蠔在風味上更具備層次感。原產自法國貝隆河的貝隆蠔(Belon Oyster)堪稱「蠔中之王」,生長條件比其他品種更加嚴峻,產量相當稀少。融和海藻與礦物風味,強烈的金屬味為口腔帶來些許麻痺感,有些人或許覺得味道過於刺激,對老饕來說卻是令人著迷的美味;另外就是以家族名號替生蠔命名的Gillardeau,曾受法國飲食指南封為「生蠔中的勞斯萊斯」,將近六十道的養殖工序,至少得經歷四年才能讓生蠔呈現最佳狀態,其風味清新甘甜,飽滿軟滑的肉質搭配帶有些許脆度的貝柱,也使口感變得更豐富。